如何提高母豬配種率?
發布時間:
2019-04-11
豬場的效益高低 對于規?;i場來說,提高能繁母豬年出欄仔豬數量是關鍵。要想提高能繁母豬年出欄仔豬數量,首先要提高母豬的配種受胎率。那么如何提高母豬的配種受
豬場的效益高低 對于規?;i場來說,提高能繁母豬年出欄仔豬數量是關鍵。要想提高能繁母豬年出欄仔豬數量,首先要提高母豬的配種受胎率。那么如何提高母豬的配種受胎率呢?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幾個方面,供大家參考。
1、后備母豬的選擇與飼養:母系以繁殖性狀為主選性狀,兼顧肥育性狀。背腰偏凹,肚腹較大,肢蹄較結實,行走正常,外陰發育較好,大小基本適中,乳頭數6對及以上。特性產仔數高,分娩容易,難產少,仔豬整齊度高,耐粗飼,使用壽命長,終身窩產仔數高的母豬(比如天兆二元母豬)。在采取斷奶時、85千克和配種前3次選擇,以斷奶時、85千克體重選擇為主,配種前選擇為輔。
要提前做好預防后備母豬不發情的措施,像合理營養、飼養方式、環境溫度、利用公豬早期誘情、等方面的預防措施工作,要加強妊娠母豬及分娩前分娩后母豬的飼養管理,避免母豬難產及影響仔豬存活力。
2、種公豬的選擇與飼養:父系以肥育性狀和胴體性狀為主選性狀,背腰平直或微凹,肚腹稍大,中軀較短,肢蹄較結實,睪丸發育較好。左右對稱;包皮稍大,輕度積尿。特性適應性強、日增重快、飼料轉化率高、肌間脂肪比例高、后軀豐滿、體長、粗壯結實(比如天兆杜洛克公豬)。
對于種公豬,要加強飼養管理,定期檢查公豬精液質量,及時調教,合理利用,配種跟采精不宜過于頻繁,還有就是要合理更換種公豬,公豬年更替率為100%。
3、要適時配種。種母豬一般在5-6個月時出現初次發情,但不排卵。第一次排卵為初情期,標志小母豬性成熟。第一次發情時排卵數目少,身體其他器官和組織的發育未完全成熟,故一般在240天后第二或第三次發情時配種。
以上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如何提高母豬配種率的幾個因素,可以看出除了對于種豬的飼養以外,種豬的選擇對于母豬
相關新聞